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
养生秘籍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表现
发布日期:2025-03-04 16:02 点击次数:66
病例 半月前,我院门诊来了一位中年女性,自述于半年前出现自觉气短,活动后加重,无发热、寒战,无咳嗽、咯血,无呕吐、呕血,行胸部CT示:右肺下叶胸膜下近叶间裂处见一大小约为4.3cm×7.0cm×5.8cm的分叶状软组织团块影,界清,CT值为37-42HU。病变宽基底与肋胸膜及叶间胸膜相连;病变临近肺组织膨胀不全。相邻肋骨骨质结构未见异常。增强扫描:右侧胸膜病变呈中-重度渐进性强化,病变由肺动脉供血,病变内缘临近肺组织受压膨胀不全且均匀强化。动脉期:病变内可见多支肺动脉分支血管束,呈'蛇形血管征';CT值为50HU;门脉期病变强化显著,呈“地图样”强化,CT值68HU;11分钟后延迟扫描,病变持续延迟强化,且强化区进一步扩大,CT值77HU。CT影像诊断:右侧胸膜病变,考虑:胸膜孤立性纤维瘤(SFTP)可能性大,暂不除外来源于肋间神经的神经源性肿瘤,建议穿刺活检。 图片 平扫冠状位图片 增强轴位图片 增强冠状位图片 增强矢状位手术 365建站![]() 图片 科普链接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一、概述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(solitary fibrous tumourof the pleura,SFTP),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软组织肿瘤,占胸膜肿瘤<5%,可见于各个年龄段,成人多见,发病年龄40~70岁,无性别差异。1931年Klempener和Rabin首次报道。长时间被认为是局限性胸膜间皮瘤,有多种命名∶ 局限性纤维变性间皮瘤、纤维性间皮瘤、间皮下纤维瘤、局限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、纤维性胸膜间皮瘤、孤立性纤维性胸膜间皮瘤、胸膜下纤维瘤、胸膜间皮下纤维瘤、胸膜纤维瘤和局限性纤维瘤等,现在统称SFTPWH0 2002年软组织肿瘤分类中将SFTP归为中间性纤维母细胞/肌纤维母细胞肿瘤。SFTP瘤起源于胸膜间皮下的间叶细胞,80%起源于脏层胸膜,20%起源于壁层胸膜。理论上SFTP可起源于全身各部位结缔组织中,文献报道胸腔(胸膜、肺、纵隔及膈肌)最常见,占68%,其次盆腔16%,腹腔8%,头颈 6%,四肢2%/,躯干1%。二、组织病理特征绝大多数SFTP为良性,12~20%恶性。肿瘤的良恶性与大小无关。目前认为SFTP起源于表达CD34抗原的树突状间质细胞,免疫组化Vimentin、CD99、BCL-2、CD34表达阳性(诊断有较高特异性,是与胸膜间皮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区分的重要组织学依据)。肿瘤血供较丰富 ,边界清楚有假包膜,切面灰白或黄白,有束状,编织状,旋涡状条纹 ,类似子宫的平滑肌瘤。镜下见梭形肿瘤细胞与胶原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细胞密集区与疏区(胶原硬化灶),其中可见人字形、车辐状、栅栏状、波浪状神经样等结构,部分区域可富于血管并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,可见间质黏液样变,血管周围透亮变或微囊性变。三、临床症状多数没有明显临床症状,往往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偶然发现。主要临床症状有∶ 胸痛、胸闷、咳嗽、咯血,巨大肿瘤可压迫邻近组织出现呼吸困难、咳软、心悸、肩背部疼痛等。少数巨大肿瘤出现肺性骨关节病和低血糖。低血糖的发生机制∶ 自主神经 受到机械性压迫,迷走神经极度兴奋;肿瘤引起的葡萄糖消耗增加;糖异生抑制;肿瘤分泌胰岛素样物质、即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Ⅱ起着重要作用。四、影像学表现1.CT表现(平扫)部位∶ 胸壁、肺内、纵隔、肺门、膈肌、胸廓入口与胸膜的关系∶单侧钝角、双侧钝角(宽基底)、直角、锐角,较大时难以判断。与周围组织的关系:多为推压、移位边缘∶ 大部分有完整包膜而边界清楚形态∶ 梭形、椭圆形、 圆形、团块分叶状密度∶小于5cm多均匀,大于5cm可囊变、坏死,部分可见钙化MSCT二维MPR、CPR重建:能较好的显示病灶与胸膜的关系,特别是肺内、胸廓入口、膈肌或带蒂的病灶。线征、尾征、胸膜蒂征、宽基底征等CT征象对于判断病灶起源于胸膜、乃至定位定性有重要意义。胸膜蒂征∶Dedrik指出肿块相邻肺组织的移位和肿块边缘部分的逐渐变窄,是提示肿瘤起源于胞膜的可靠征象。2.CT表现(增强)病灶小于5cm,实质期多明显均匀强化。病灶大于5cm,实质期多明显不均匀强化。病灶大于10cm,动脉期多可见血管样强化,实质期可见地图样强化(强化的肿瘤实质和不强化的囊变坏死部分组成)总体呈渐进性、延迟强化趋势不同的强化方式与肿瘤血供、瘤内细胞密集度或胶原纤维是否成熟及玻璃样变密切相关CT上提示SFT恶性可能的征象有:(1)肿瘤无蒂,肿瘤体积较大(2)肿瘤伴有出血、坏死和丰富钙化(3)肿瘤无包膜或不完整,有周围组织浸润、合并胸腔积液或其他远处转移等小 结SFTP主要为起源于胸膜脏层的肿瘤,80%为良性,10~20%为恶性,良恶性与肿瘤大小无关大部分位于肺外、也可位于肺内,肺门、纵隔、胸壁均可见其身影40 ~70岁多见,无性别差异形态多为圆形、椭圆形,大部分有包膜,边界不清、大部分坏死、邻近组织侵犯则提示恶变较小多密度均匀、均质强化,较大可见血管样强化、实质期典型地图征大于10cm,警惕恶变免疫组化Vimentin、CD99、CD34表达阳性为诊断重要依据图片 申明:转载来源于达拉特旗人民医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