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理论 1800年前,五苓散问世!肥胖问题,那时就有了答案,你说中医牛不牛?
图片 (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,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。文中所述方剂,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、应用,切勿盲目尝试。) 本文理论依据:《中医方剂学》、《中医内科学》 你好,我是中医人,文君然。 今天这篇文字,我想和你聊聊,中医用五苓散减肥的故事。 首先,我们来认识一下五苓散吧。 这个方子,出自《伤寒论》,基本配伍是猪苓9克,泽泻15克,白术9克,茯苓9克,以及桂枝6克。 它的功效,是利水渗湿,温阳化气,最初主治是所谓伤寒蓄水证,患者外感以后邪传于里,导致膀胱气化不利。表现出来,就是小便不利、头痛微热、烦渴欲饮、甚至入水即吐,苔白,脉浮。此外,这个方子也可以治一般的痰饮证,以及水湿内停证。其中水湿内停证,包括水肿、泄泻、小便不利等。 此方出自《伤寒论》,为张仲景所创。那就意味着,这方子已经和问世1800多年了。 图片 但令人觉得感动的是,这张1800年高龄的方子,对我们今天的人来说,依然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。我觉得,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一种体现,更是古人和今人之间,跨越时空的对话。 具体来说,就是以五苓散加减,来治疗脾虚湿盛型的肥胖。 站群论坛来,我们看一个例子吧。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,当时35岁。初诊时间为2010年的8月份。 这么回事呢?就是从20岁那年开始,她不知道为啥,忽然就开始莫名其妙地发胖。胖到现在,已经106公斤了,足足210多斤。 这样的一个体重,你想想,她的身体能好吗?肯定好不了。所以啊,她最近两年开始出现高血压,25岁结婚以后一直怀不上孩子。五年前开始,她又反复头晕和乏力。 这么多毛病,患者实在无法忍受了,于是投中医治疗。 刻诊,患者形体肥胖,脉沉细,苔薄白,舌淡红而胖。患者自述,说现在动不动就头晕乏力,身子虚,一活动就容易出汗。有时还觉得口干。白色粘痰比较多,时不时就咳出来。 最近一段时间,她还发现下肢浮肿,大便越来越不成型,尿频,但是每一次尿量不多。 问月经,得知患者先后不定期,量特别少,伴随腰酸。月经周期大概是35到70天。 当然,患者就诊时也做了体格检查,高压170,低压95,腰围113厘米,体重212斤。 图片 了解到这些以后,医家提笔书方一首。但见: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 泽泻20克,茯苓10克,炒白术30克,猪苓15克,桂枝6克,肉桂3克(后下),生黄芪30克,防风10克,桑螵蛸10克,焦山栀10克,玉米须15克。每日一剂。 结果,15天以后复诊,患者自述乏力改善,头晕减轻,汗出减少,浮肿也似乎消了很多。这时候原方不变,再投15剂。 这一次用药以后,患者体重下降6斤。原方不变,再投一个月药量,患者体重下降30斤。 此后,医家就以上方加减,尤其是后期加入续断、菟丝子、鹿角片等益肾之品。到最后,患者的体重不但减少了32斤,连月经也正常了。减肥成功后3个月,她成功怀孕。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。它最初刊载于2011年的《现代中医药》上。这里的医家,乃是无锡的中医大家陆曙前辈。感兴趣的读者,可以查阅一下他的学术生平。 好了,现在我们就一起讨论下,其中的道理。 我们就拿一诊时候的方子为例吧。 泽泻20克,茯苓10克,炒白术30克,猪苓15克,桂枝6克,肉桂3克(后下),生黄芪30克,防风10克,桑螵蛸10克,焦山栀10克,玉米须15克。 很显然,这是五苓散的加味应用。前五味药,就是五苓散。 为啥用五苓散?前面我们说过,此方可以治疗水湿内停之证。主要表现,是肢体水肿、小便不利、腹泻等等。 那你看看医案里这个患者,身体肥胖,此乃水湿不运。下肢浮肿,此乃水湿下注,积存于下肢。大便溏,此乃水湿困脾,运化失常。而尿频量少,则是明显的小便不利。 由此可见,医案里的这个患者,完全适用五苓散啊! 其实,临床上,类似这样适合用五苓散的肥胖患者,太多了。主要类型,就是脾虚湿盛。脾虚,则运化失常。水湿不得运化,就积存于内,形成肥胖的直接因素。此类患者除了身体肥胖外,还和医案里患者一样,容易水肿,以下肢多见。 当然,除了肥胖以外,其他的问题也和脾虚湿盛有关系。比如说高血压,你痰湿阻滞,身体为了让脏器正常受血的濡养,那一定得升高血压,不然供不上去。脾为湿困,气血生化乏源,所以患者乏力、自汗,这是气不足的表现。痰湿困脾,津液得不到输布和利用,于是人就口渴口干。痰湿上犯于肺,所以患者经常咳吐白痰。 当然, 就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,她不孕,月经不规律,量少,可知肾气不足。 因此啊,医家选择了五苓散。其中猪苓、泽泻专利水,茯苓健脾利水,白术健脾燥湿,桂枝通阳化气,让水湿得阳则化。这就是治本之举,重在健脾利湿。 在这个基础上,加黄芪、防风、玉米须、桑螵蛸、肉桂和栀子。加黄芪和防风,用于固表益气,解决的是患者乏力自汗的问题。玉米须增进利水之功。肉桂配合桂枝,温阳化气,给水湿的化解提供动力。桑螵蛸缩尿,用于改善患者尿频,以栀子来制约桑螵蛸、肉桂等品的温燥之性。 图片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。 总之,这是非常典型的,以五苓散加味,治疗肥胖、代谢紊乱的例子。 其实,在我们当代的中医临床上,以五苓散加减来治疗肥胖,是一个共识。有很多时候,就是以五苓散作为底子,猪苓用20克,桂枝用10克,其他用15克,乏力倦怠加黄芪、党参,痰多加竹茹、胆南星,恶心欲呕加生姜、橘皮等。总之,核心就是五苓散。可见,这是非常成型、广为运用的经验。 写到这里,我们不仅感叹,中医的伟大之处。它的伟大,在于能够跨越时空,把将近2000年先人对生命、人体的思考,传递给我们,而且能让今天的人受益。都说中国人不懂浪漫,难道,这不是顶级的浪漫吗?让我们感谢仲景经方吧。它们不但是医学传承,更是文化血脉的传承,也是一个民族希望的传承。 好了。就说这么多。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。 图片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