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巧分享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名方验方(肾病)4
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 一、辨证论治方 (一)肝肾阴虚证 主症:两目干涩,腰膝酸痛,五心烦热,口干喜饮,大便干结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治则:滋养肝肾。 方药:归芍地黄汤或六味地黄汤合二至丸加减。生地黄12克,山茱萸12克,丹皮12克,茯苓15克,当归15克,赤芍12克,女贞子15克,旱莲草15克。 (二)脾肾气虚证 主症:神疲乏力,纳少腹胀,腰膝酸软,四肢不温,夜尿频多,大便稀薄,舌淡胖大,边有齿痕,脉细弱。 治则:健脾固肾。 方药:水陆二仙丹合芡实合剂加减。金樱子15克,芡实15克,白术15克,茯苓15克,山药15克,黄精15克,菟丝子15克,百合15克,枇杷叶10克。 (三)气阴两虚证 主症:腰膝酸痛,神疲乏力,自汗气短,手足心热,咽干口燥,渴喜饮水,双目干涩,视物模糊,眩晕耳鸣,大便干结或先干后稀,舌红胖大,少苔有齿痕或舌淡齿痕,脉沉细或弦细。 治则:益气养阴。 方药:参芪地黄汤加减。太子参15克,黄芪30克,生地黄15克,山药15克,山萸肉15克,葛根15克,天花粉15克,茯苓15克,丹皮12克,泽泻15克,枸杞子15克,菊花15克,丹参30克,当归15克。 (四)阴阳两虚证 主症:面色白,畏寒肢冷,或怕热,腰膝酸痛,口干不欲饮,面足浮肿,大便或干或稀,尿少或闭,舌胖质红,脉沉细弱。 治则:阴阳双补。 方药:桂附地黄汤或济生肾气汤加味。附子9克,肉桂6克,党参15克,熟地15克,山萸肉15克,山药15克,茯苓15克,丹皮12克,泽泻15克,牛膝15克,车前子15克,益母草30克。 加减:①夹瘀血:四肢疼痛,女性患者月经后期,色黯有瘀块或痛经,口唇黯,舌黯有瘀斑或瘀点。可在方中加活血化瘀之品如:丹参、鸡血藤、泽兰、桃仁、红花、川芎等。②夹水湿:下肢浮肿或水肿。可在方中加利水渗湿药如:车前子、防己、赤小豆、牛膝等,并加入理气药如木香、陈皮、槟榔等,意在行气利水,使水肿迅速消退。如水肿较重,可用实脾饮,济生肾气汤等加强温阳利水作用。③夹湿浊:症见恶心,呕吐,苔黄腻。可在方中加黄连、竹茹等清化湿热,或用黄连温胆汤,或用苏叶温胆汤。如症见苔白腻,可在方中加陈皮、竹茹、生姜等温化湿浊降逆。湿浊上逆,口中尿味明显者,可在扶正方中加大黄,或使用大黄灌汤,使湿浊外泄,缓解症状。 二、经验方 1.活血润燥汤 组成:当归12克,防风10克,羌活10克,桃仁10~15克,麻仁10克,生大黄粉(吞服)6~9克,牛蒡子10~30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 功能:活血祛瘀,润燥通便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之燥热血瘀证。症见烦渴多饮,双下肢浮肿,小便频多,蛋白尿,舌黯红,苔黄燥,脉细数。 来源:楼季华《浙江中医学院学报》,1997年第4期 2.芪蚣消蛋汤 组成:黄芪20克,蜈蚣(去头足)1条,昆明山海棠12克,雷公藤6克,地龙18克,乌梅12克,冬虫夏草2克,苍术15克,丹参20克,葛根20克,生地15克,玄参12克,蛇蜕9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 功能:健脾补肾,益气固摄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,肾虚不固证。症见多饮,多尿,膏浊遗精,腰膝酸软,舌红少苔,脉沉无力。 来源:张志民《安徽中医临床杂志》,2000年第2期 3.保元春泽汤 组成:人参9克,黄芪9克,白术10克,桂枝10克,猪苓10克,泽泻10克,茯苓10克,川芎12克,地龙10克,刘寄奴10克,生牡蛎30克,肉桂2克,甘草3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 功能:益气温阳,健脾补肾,活血利水。 主治:糖尿病并发肾病的脾肾阳虚,血瘀水停证。症见面白,精神委顿,畏寒肢冷,纳呆便溏。足肿或全身浮肿,舌黯淡,苔白,脉沉弱,实验室检查有蛋白尿。 加减:若服药前便干不畅,口苦涩或服药后水肿明显消退,而血肌酐不降者加大黄10克,黄连5克。 来源:李学锋《中医杂志》,1995年第7期 4.席共军方 组成:肝肾阴虚型:生地15~30克,山萸肉15克,山药15克,枸杞12克,菟丝子10克,巴戟天10克,泽泻15克,泽兰15克,丹参15克,桃仁10克,红花10克;脾肾阳虚型:黄芪30克,太子参15克,茯苓15克,泽泻15克,益智仁12克,桑螵蛸10克,金樱子15克,丹参15克,地龙15克。 功能:肝肾阴虚型:滋养肝肾,活血利水。脾肾阳虚型:补益脾肾,益气活血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。肝肾阴虚型症见口渴多饮,消瘦,神疲,腰膝酸软,五心烦热,舌红而干少苔,脉弦细数;脾肾阳虚型症见渴而饮水不多,精神委顿,乏力,腰膝酸软,畏寒肢冷,舌淡胖,苔白,脉沉细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连服30天为一个疗程。 来源:席共军《实用中医内科杂志》,2000年第2期 5.康肾方 组成:丹参30克,牛膝10克,益母草20克,熟地黄30克,牡丹皮10克,山萸肉10克,山药10克,泽泻10克,茯苓30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 功能:益气养阴,活血利水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,气阴两虚,瘀阻水停证。症见口渴饮不多,消瘦神疲,腰膝酸软,四肢浮肿,头晕脑涨,舌质红边有瘀斑,少苔,脉细数。 加减:气阴两虚型加人参(另煎)10克,黄精20克;肝肾阴虚型者加枸杞子15克,知母10克;脾肾阳虚者加肉桂6克,金樱子15克。 来源:顾申《河北中医》,1999年第5期 6.益肾汤 组成:黄芪30克,熟地15克,山茱萸12克,山药12克,茯苓12克,泽泻12克,丹皮12克,丹参20克,玄参15克,益母草30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6周为一个疗程。 功能:培补脾肾,益气养阴,活血化瘀,利水消肿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,脾肾双亏,气阴两虚,血瘀水停证。症见神疲乏力,腰膝酸软,四肢沉着或浮肿,肢体麻木或头晕目眩,视物模糊,纳食欠佳,大便稀薄,肤色不荣,舌胖有裂,脉沉细。 加减:偏重于气阴虚者加党参15克,麦冬10克,五味子5克;阴虚重者加生地黄20克,沙参15克;阳虚重者加仙茅10克,淫羊藿10克;水肿明显者加桑白皮10克,车前子10克。 来源:李毅明《江西中医药》,2000年第12期 7.周玫燕方 组成:党参15克,黄芪15克,茯苓15克,白术15克,山萸肉15克,泽泻15克,茜草30克,丹参30克,山药30克,黄精30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 功能:益气养阴活血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,气阴两虚夹血瘀证。症见多饮,多食,多尿,神疲乏力,心悸失眠,全身浮肿,舌黯红,边有瘀斑,少苔,脉细数。 加减:伴脾虚湿困加苍术10克,砂仁6克;伴水肿加车前子30克,白茅根30克;兼肾阳虚者加肉桂5克,制附子9克;兼脘腹胀满加柴胡10克,黄芪10克。 来源:周玫燕《陕西中医》,1999年第6期 8.益肾活血汤 组成:制附子5克,炮姜5克,黄芪20克,怀山药15克,山萸肉5克,熟地12克,枸杞子15克,太子参15克,益母草40克,丹参15克,猪苓10克,茯苓10克,当归10克,川芎8克,桃仁30克,赤小豆10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7天为一个疗程,一般用2~4疗程。 功能:益肾活血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,肾虚血瘀证。症见多饮,多食,多尿,双下肢浮肿,脉沉细,实验室检查尿中都见有蛋白,白细胞增多,少数见有红细胞增多和管型。 加减:鼻出血加丹皮15克,白茅根10克;胸闷加枳壳10克,桔梗10克,降香5克;血压偏高加珍珠母(先煎)30克,钩藤(后下)10克。 来源:徐瑞《黑龙江中医药》,2001年第3期 9.加味六味地黄汤 组成:熟地黄15克,山药15克,山茱萸10克,泽泻10克,牡丹皮10克,茯苓20克,黄芪20克,丹参20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,疗程为3个月。 功能:补肾填精,健脾渗湿,活血祛瘀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,脾肾两虚,血瘀水停证。症见多饮,多尿,多食,消瘦,神疲乏力,腰膝酸软,双下肢浮肿,舌淡胖,脉细数无力。 加减:兼有气虚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加用党参15克,白术15克;阴虚为主,头晕耳鸣,腰膝酸软加用女贞子15克,玉竹15克,旱莲草20克;兼有下肢浮肿,夜尿多加用猪苓10克,桂枝10克,五加皮15克,玉米须15克。 来源:张宏伟《中医药学报》,2000年第5期 10.加味真武汤 组成:炮附子10克,茯苓15克,白芍15克,生姜15克,白术10克,生地15克,生黄芪30克,丹参30克,红花10克,白茅根30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 功能:益肾活血,化气利水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,肾虚血瘀证。症见“三多一少”症状不显,腰膝酸软,尿频量多,头晕眼花,神疲乏力,肢麻肢痛,下肢浮肿,舌质淡黯,脉细涩或沉细。 加减:兼有脾湿困阻者加苍术10克,白术10克,砂仁10克;水肿明显加车前子20克,泽泻20克,茯苓25克;失眠加夜交藤20克,酸枣仁15克;眼底有新鲜出血者去红花、丹参,加三七粉2克,生地加量至30克。 来源:唐晓军《辽宁中医杂志》,1999年第7期 11.糖肾安汤 组成:何首乌15克,菟丝子10克,石斛10克,桑椹子10克,肉苁蓉10克,生晒参8克,金樱子10克,五倍子6克,丹参15克,川芎10克,绿豆衣6克。 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 功能:滋肾助阳化气,活血化瘀通脉。 主治:糖尿病肾病,早期阴阳两虚夹瘀证。症见腰酸耳鸣,自汗乏力,尿量减少,四肢欠温,肢体麻木,舌质瘀黯,脉细或细涩。 来源:鲁万强《新中医》,1999年第12期 三、食疗方 (一)药粥 1.赤小豆鱼粥(验方) 原料:赤小豆50克,鲤鱼1条。 制作:先煮鱼取汁,后加赤小豆煮烂。 功能:适用于糖尿病水肿。 2.葫芦粥(经验方) 原料:陈葫芦,粳米。 制作:陈葫芦10克炒存性,加粳米50克煮粥即成。 功能:适用于糖尿病水肿者。 3.眉豆大米粥 原料:眉豆50~100克,大米100~150克,油、盐各适量。 365站群制作:将上2味加水煮粥,用油、盐调味即成。 功能:补益脾肾。适用于脾肾两虚型糖尿病性肾病。证见腰膝或少腹冷痛,下利清谷,或五更泄泻,小便不利等。 (二)药茶 1.冬瓜皮茶 原料:冬瓜皮30克。 制作:将冬瓜皮制为粗末,放入杯中,沸水冲泡,代茶饮。每日2剂。 功能:清热利水,渗湿消肿。适用于糖尿病肾病。 2.车前子茶 原料:车前子15克。 制作:将车前子捣碎,放入杯中,沸水冲泡,代茶饮。每日1剂。 功能:清热利尿。适用于糖尿病肾病。 3.桑菊绿豆茶 原料:桑白皮30克,白菊花8克,绿豆60克。 制作:水煎代茶饮。 功能:清肺利尿,消肿。适用于糖尿病肾病。 (三)菜肴类 1.天萸烧鹌鹑 原料:鹌鹑腿150克,槟榔芋100克,巴戟天、山茱萸各10克,白芷片2克,葱、姜丝各3克,精盐1克,鸡精5克,葡萄酒、酱油各5毫升,植物油500毫升(实用50毫升)。 制作:将巴戟天、山茱萸煎汁,约300毫升;将鹌鹑腿和槟榔芋分别洗净沥净水,并将槟榔芋削去外皮,切3厘米菱形块;将炒锅置旺火上加入植物油,油温至六成热时,放进鹌鹑腿炸至表皮金黄,停火捞出沥油。将锅留少许油用旺火加热,放入葱、姜和精盐煸炒,加入药汁、酱油、葡萄酒和清水50毫升,再放进鹌鹑腿、槟榔芋块和白芷片烧熟,加入鸡精翻匀盛盘即成。 用法:作1~2餐食用。 功能:适用于各型糖尿病及并发肾、心微循环病变。 2.茴香疙瘩汤 原料:嫩小茴香苗10克,鲜山药50克,白茅根20克,薏苡仁粉、面粉各50克,精盐1克,味精0.5克,芝麻油0.5毫升。 制作:将原材料洗净,小茴香苗切成碎末,山药削去外皮,切成小丁;白茅根煎煮取汁约50毫升,倒入稍大点的汤碗中,待药汁凉后加入薏苡仁粉、面粉,搅拌成小面疙瘩或小面穗;取煮锅放入山药丁,加入水约1000毫升,旺火上烧沸,将面疙瘩撒进锅中,煮至面疙瘩全部浮起,加入小茴香末、精盐、味精、芝麻油,再煮沸即成。 用法:作一餐食用。 功能:适用于喜热怕冷,体虚神疲,肢冷怕寒,面色灰白或水肿等症状的气血不足,阳虚者,以及有心肌供血不足,缺氧等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者。 ![]() 3.笋芋炒腰花 原料:鲜芦笋、菊芋各50克,猪肾(腰子)100克,山药粉15克,葱、姜丝各2克,精盐、鸡精各0.5克,醋、葡萄酒各2毫升,酱油10毫升,芝麻油5毫升,花生油500毫升(实用20毫升)。 制作:将原材料洗净,用刀在猪肾一侧平片一刀将其片成两片,剔去肾盂肾盏(腰臊),揭去外膜,切成麦穗花形的腰片,放入碗中,加5克酱油略浸渍,再加入10克山药粉拌匀;取汤碗放进山药粉、醋、葡萄酒、酱油(5毫升)、水(10毫升)搅成芡汁;另将芦笋斜切成片,菊芋切成与腰花片大小相似的薄片,将芦笋、菊芋片用沸水焯一下,捞出用冷水过滤去热,沥尽水;取炒锅置旺火上,加入花生油,油温达到八成热时将腰花片撒在油中,并迅速用滤勺推开或拨撒,当全部浮起时捞出沥尽油;将锅中留少许油,放回火上,油热放入葱、姜、精盐、芦笋、菊芋、腰花快速翻炒,随之加进芡汁、芝麻油、鸡精再炒匀,出锅盛即成。 用法:作一餐食用。 功能:适用于神疲体倦,腰膝酸痛,肾虚盗汗,遗精,并有水肿,尿糖及尿蛋白的糖尿病肾病。 4.翁蒡榆荚卷 原料:鲜牛蒡(蒡翁菜)100克,嫩榆荚(钱)300克,玉米面200克,发酵面300克,干面粉50克,精盐2克,芝麻油3毫升。 制作:将玉米面加适量水和成面坯,稍放饧面;将牛蒡用沸水焯一下,捞至冷水中去热,沥尽水,用刀剁碎,与榆荚一齐放入调馅盆内,加入精盐、芝麻油拌匀;取饧好的玉米面坯和发酵面,分别揉匀擀成大面片(玉米面片稍小)。将发酵面片铺在面案上,取一半调好的馅均匀摊在发酵面片上,然后再铺上玉米面片,再将另一半馅摊在玉米面片上,将两层面片从下方(捏住两头)向上卷成长卷,用刀切成6厘米长的花卷;旺火烧沸,上笼屉蒸花卷30分钟即成。 用法:作为主食,每餐100~200克,分多餐食用。 功能:适用于有湿热,淋浊,尿血,黄疸,水肿等症的糖尿病肾病者。 5.附子羊肉汤 原料:炮附子15~30克,羊肉100克。 制作:将炮附子用开水煮2~3小时,加入羊肉炖至烂熟即成。 用法:饮汤吃肉,早、晚佐餐食用。 功能:温肾助阳。适用于肾阳虚型糖尿病性肾病者。证见腰膝酸冷,阳痿,腹胀满,精神不振,尿频,或妇女宫寒不孕等。 20240923.xz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