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巧分享 著名显微外科专家王增涛对中医穴位的显微解剖
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手足外科专家王增涛,对穴位进行显微解剖的视频流传很广,引起很多人的兴趣。 王增涛的这项研究,是用现代西医学最先进的手段,证实了中医穴位的真实存在。他的团队运用先进的显微解剖方法,在新鲜的标本和真实人体研究中,发现了穴位的显微机构。中医的穴位,确实是“洞穴”样式的,有穴底。在研究中,王增涛率领研究人员自己扎自己,在B超监视下,真实地看到,每当针扎到穴底的时候,被扎的人有明显的针感,即中医称之为“得气”的感觉。 在这个视频中,王增涛说:“中医学各种著作中,对穴位的描述不是很清晰,说法不统一。有的认为穴位和神经、血管、淋巴或肌肉等有一定关系,但这种说法缺乏严谨的认证;有的人认为穴位是抽象的,无形的。” 王增涛做的工作,是通过显微解剖、B超、CT、磁共振等现代影像学的研究手段,在新鲜的人体标本上和人体上进行研究和探索,寻找穴位的实体结构是什么。他们通过研究初步认定,穴位确实像古人所说的,是一个洞穴样的结构,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实体解剖结构的组织形态。穴位有洞口,也就是穴口;有穴道;还有穴底。穴底就是针扎到会产生针感的地方。针扎到穴底了,会引起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。 图片 作为蜚声中外的显微重建专家,王增涛在组织瓣移植的解剖和临床治疗,在拇指再造、器官再造的治疗,以及与之相关的低温医学、深低温保存器官等领域取得了相当多的科研成果。 王增涛主编的《显微外科临床解剖图谱》出版后,2017年以后,引起了很大反响。 图片 图片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 丁志伟医生等学者在这本图谱中发现,血管皮支穿出的地方与中医学中的穴位重合率很高。 那么,皮穿支的位置究竟是不是穴位之所在? 站群论坛包括中医科学院张启明教授、美国中医药学会的欧阳晖教授、常务副会长魏辉、美国中医学院院长巩昌镇、纽约中医学院教授蔡斌等,众多的学者期待王增涛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,在结构研究、机制研究有突破。尤其旅居美国的中医学研究者、针灸研究者更加有危急感, 因为在美国,干针的市场占有率远大于中医针灸的针刺治疗。干针的研究和操作者们不自认自己是中医,或治疗的理论和灵感来自于古老的中医,他们取而代之称之为“扳机点”。 图片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种危机,德高望重的张伯礼院士呼吁:“要加强中医的研究”。 在学术活动中,香港城市大学胡金莲教授专门向王增涛教授询问:“穴位和皮穿支重合率很高吗?”王增涛将自己拥有的资料交付给胡教授,后者的学生做了专题研究,确定“穴位和皮穿支重合率确实很高”。但是,王增涛认为,不能仅据此就认为这二者是一回事。 他说:“医学上讲,解剖结构是功能的内在基础,功能是解剖结构的外在表现;一定的功能与其外在表现是相对应的。要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进行研究,穴位也应该符合这个原理”。 此后,王增涛做解剖的时候有意识地关注穴位。发现有一部分穴位在肌门位置上(血管神经进入肌肉的地方叫肌门)。比较典型的是合谷穴。按压合谷能缓解牙疼。经查阅古籍、查阅现代文献对合谷穴的定位,经验证,合谷穴在第二掌骨中部的后缘、掌侧缘。 图片
图片
图片 王增涛亲自操针验证,扎在其他位置不痛,扎在合谷穴,有明显的针感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掌骨颈的位置,有不同于肌门穴位的比较明显而且强烈的针感。经过定位、按压、针、解剖等7步验证。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时候解剖2天时间 图片 图片 王增涛发现,在丰富的血管进入骨头的地方,叫做“骨门”。经过B超检验,与肌门一样,针扎骨门,人体也是与肌门一样出现同样有针感。 至此,肌门、骨门占据大约一半的穴位,另外一半穴位是什么结构?经过进一步更加仔细的解剖,发现也是骨门、肌门。只是要进一步做好穴位的体表定位、立体定位,扎那个结构,扎那个地方?更加精准地操作。如此,可以断言,根据研究结果的导引,每名中医针灸操作者都能完成准确的操作。 在研究中,王增涛还发现了古老中医学针灸中令人赞叹的地方:两个紧紧相邻的穴位,难道是两个肌门机构吗? 图片 图片 图片 显微解剖验证,紧邻的穴位确实是两个各自独立的肌门。 图片 没听说过古人用B超、磁共振来判断,只靠手摸一下,怎么就能知道紧紧相邻的是两个作用不同的穴位呢? 王增涛感叹到:“我有时候想,中医学是不是上一个文明的产物。所以,这个文明的人都不知道。”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