养生方法 大肠津亏证  中医治疗大肠津亏证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大别山养生堂
一,大肠津亏证:大便干结难解,口干咽燥,是大肠阴液亏虚。 大肠津亏证是中医证候的一种。 概念 - 主要是指津液亏损,大肠失于濡润,传导糟粕的功能失常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。 病因 - 素体阴虚:一些人天生体质偏阴虚,体内津液相对不足,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大肠津亏的情况。 - 久病伤阴:如果患了长期的温热病,像长期发热等病症,或者是腹泻等疾病,会不断消耗体内的津液,累及大肠。 - 年老阴亏: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,津液生成减少,大肠也容易失去津液的濡润。 - 汗、吐、下太过:过度地出汗、呕吐或者使用泻下药物,使得津液大量丢失,肠道缺乏津液滋养。 症状 - 大便干结难下:这是最主要的症状。因为大肠缺少津液的润滑,导致大便如同羊屎状,一颗一颗的,很难排出体外。 - 口干咽燥:由于津液不足,不能上承滋润口咽部位,所以会感觉口干、咽喉干燥。 - 口臭: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,会产生浊气,从而出现口臭。 - 头晕:津亏不能濡养头目,可能会导致头晕的症状出现。 - 舌红少津、苔薄黄或无苔:从舌象上看,舌头颜色红,津液少,舌苔薄黄或者没有舌苔,这也是津液亏损的一种表现。 治疗原则 - 主要是润肠通便。通过滋养津液,让大肠重新得到濡润,恢复正常的传导功能。比如可以使用一些滋阴润肠的药物,同时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。 二,中医治疗大肠津亏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: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
中药内服
- 麻子仁丸加减:主要成分有麻子仁、芍药、枳实、大黄、厚朴、杏仁。其中麻子仁质润多脂,能润肠通便,为君药;杏仁降利肺气,润肠通便,芍药养血敛阴、缓急止痛,二者为臣药;大黄、枳实、厚朴能泄热导滞,行气通便,为佐药。诸药合用起到润肠泄热、行气通便的作用,适用于肠胃燥热、津液不足之证。如果津亏较严重,可加玄参、生地黄等滋养津液。 - 增液汤加减:由玄参、麦冬、生地黄组成。玄参咸寒润下,能滋阴降火、软坚润燥;麦冬甘寒滋润,可养阴生津、润肺清心;生地黄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。三药合用,可增液润燥,用于大肠津亏导致的大便秘结,尤其适用于热病之后津液亏损引起的便秘。若兼气虚,可加人参、黄芪以补气助运。 麻子仁丸加减: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. 方剂剂量(成人)
- 麻子仁(15 - 30克):是方剂中的主要药物,用量需根据病情和体质来调整。如果津亏较严重,可适当增加用量。 - 芍药(9 - 15克):有养血和营、缓急止痛的作用,一般用量适中。 - 枳实(9 - 15克):用于破气消积,可根据气滞的程度调整剂量。 - 大黄(6 - 12克):泻下通便,体质较强、热结较重者可用上限剂量,体质较弱者宜减少剂量。 - 厚朴(9 - 15克):行气除满,剂量可根据腹胀情况调整。 - 杏仁(6 - 12克):降气润肠,其剂量也可灵活变化。 - 加减药物剂量:若热象明显,加黄芩(9 - 15克)、黄连(3 - 6克)清热;津亏甚者,加玄参(10 - 15克)、麦冬(10 - 15克)滋阴;气滞较著,加木香(6 - 9克)、槟榔(9 - 15克)理气。 2. 功效
- 润肠通便:麻子仁、杏仁含有油脂成分,能润滑肠道,使大便通畅,这是此方剂最主要的功效,用于缓解大肠津亏导致的大便干结难下。 - 泄热行气:大黄、枳实、厚朴可以清除胃肠积热,疏导气机,消除因大便不通引起的腹部胀满、疼痛等症状。同时,芍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腹痛。 - 养阴和营:芍药有养血和营的作用,在通便泄热的同时,能防止津液和气血的过度损耗,对于津亏的情况起到辅助调节作用。 3. 方解
- 君药:麻子仁,味甘平,质润多脂,能润肠通便,滋养大肠津液,是治疗大肠津亏便秘的关键药物。 - 臣药:杏仁降肺气以助大肠传导,同时其油脂也有助于润肠;芍药养血敛阴,缓急止痛,一方面可以辅助麻子仁滋养阴血,另一方面缓解肠道气滞不通引起的腹痛。 - 佐药:大黄泻热通便,攻下积滞;枳实破气消积,化痰除痞;厚朴行气消胀,燥湿除满。这三味药共同作用,清除胃肠积热和积滞,恢复胃肠正常的气机升降和传导功能。 - 使药(一般方剂中有调和诸药的作用):在麻子仁丸中,药物相互配伍,君臣佐使协同发挥润肠通便、泄热行气的作用,没有专门的使药。 4. 用法
- 丸剂:传统的麻子仁丸是将上述药物研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次服用9 - 10丸,一日1 - 3次,用温开水送服。丸剂药力较缓,适用于病情较缓、病程较长的患者。 - 汤剂:现代也可采用汤剂。将药物用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左右,先武火煮沸,然后转文火煎煮20 - 30分钟。每日1 - 2剂,分两次温服。汤剂作用较快,适合热 增液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1. 方剂组成及剂量(成人常用剂量) 365站群- 原方剂量:玄参(30克)、麦冬(24克)、生地黄(24克)。 - 加减时剂量调整:若兼气虚,可加人参(6 - 9克)、黄芪(15 - 30克)以补气助运;若肠燥便秘较重,可加火麻仁(10 - 15克)、郁李仁(10 - 15克)加强润肠通便之效;若阴虚有热,可加知母(9 - 12克)、黄柏(6 - 9克)清热降火。 2. 功效 - 增液润燥:主要功效是增加津液,滋润肠道及全身脏腑组织,有效改善因大肠津亏而出现的大便干结、口干咽燥等症状。 ![]() - 清热养阴:玄参、麦冬、生地黄均有清热作用,可清除体内虚热,同时滋养阴液,防止津液损耗,对于阴虚内热证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 3. 方解 - 玄参:咸寒润下,为君药。它有滋阴降火、软坚润燥的作用。玄参能深入脏腑,滋养肾阴,并且可以清浮游之火,使得燥热得降,津液自生,从而缓解大便干燥的情况。 - 麦冬:甘寒滋润,为臣药。麦冬能养阴生津、润肺清心。它可以滋养肺胃之阴,肺与大肠相表里,胃阴充足也有助于津液的输布,从而使大肠得到津液的濡润。 - 生地黄: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,也是臣药。生地黄能补充人体因热邪或其他原因损耗的阴液,其凉血的作用也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虚热,和玄参、麦冬配合,增强增液润燥的功效。 4. 用法 - 传统用法:水八杯,煮取三杯,口干则与饮,令尽,不便,再作服。 - 现代用法:将上述药物一同放入锅中,加水适量,浸泡30分钟左右,然后用武火煮沸,再改用文火煎煮20 - 30分钟,取汁,分两次服用。每日1 - 2剂。
在使用增液汤加减时,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。如果患者脾胃虚寒,出现大便溏泄、胃脘冷痛等症状,应慎用此方剂,以免加重病情。 食疗
- 蜂蜜:有润燥滑肠的作用。可将蜂蜜用温水冲服,每日适量饮用,能润滑肠道,帮助大便排出。 - 黑芝麻粥:黑芝麻有补肝肾、润肠燥的功效。把黑芝麻适量研碎,与粳米一起煮粥食用,对于改善大肠津亏引起的便秘有一定帮助。 - 松子仁粥:松子仁能润肠通便、润肺止咳。取适量松子仁与粳米煮粥,可起到滋润肠道的作用。
推拿按摩
- 摩腹:以手掌心贴附在肚脐周围,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,每次按摩10 - 15分钟,力度适中。这样可以促进肠道蠕动,刺激大肠传导糟粕,帮助排便。 - 按揉穴位:常按揉天枢穴、足三里穴、大肠俞穴。天枢穴是大肠之募穴,位于腹部,左右各一,按揉此穴可以调节大肠的功能;足三里穴是保健要穴,有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的作用,对促进肠道蠕动也有帮助;大肠俞穴在腰部,属足太阳膀胱经,按揉该穴能调节大肠经气,改善大肠功能。按摩这些穴位,有助于改善大肠津亏的状况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