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理论 抗病毒口服液,用于风热及热毒引起的感冒、时行感冒
春天是流感高发季。最近,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联合发布的《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(2025年版)》在轻症辨证治疗方案中提出:“可按照辨证施治原则根据药品说明书选用相应中成药。”抗病毒口服液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中成药。 组成与功效 抗病毒口服液的组方是选取张仲景《伤寒论》之白虎汤和清代《疫疹一得》之清瘟败毒饮两方中的“骨干”药物,并加味而成,为当代研发品种,1989年获新药证书。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(2020版)》,该药由板蓝根、石膏、知母、芦根、生地黄、广藿香、连翘、郁金、石菖蒲组成,辅料为蜂蜜、蔗糖及防腐剂。其主要功能是清热祛湿、凉血解毒,用于风热及热毒引起的感冒、时行感冒,症见发热、鼻塞流黄浊涕、头痛、咳嗽咽干、咯吐黄痰、咽喉肿痛、口干渴,或便秘、尿黄,舌红苔薄黄,脉浮数。 药理学研究证实,本药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,并可抗菌、抗炎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解热等,故可用于流行性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腮腺炎、手足口病、疱疹性咽峡炎、疱疹性口炎、病毒性结膜炎等见上述证候者。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中医无“病毒”之说,因本方抗病毒作用突出,故名。但临床不应拘泥于名字,无论病毒,或细菌及其他,只要属风热或热毒症,均可辨证应用。 中医认为,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疫毒,引起肺卫功能失调的外感病。感受风热之邪或时行疫毒,多以热毒或热毒夹湿浊为患,邪郁于肌腠,或蒙扰清窍,或熏蒸咽喉,或壅遏肺气,则引起发热、头痛、咽肿、咳嗽、黄浊涕诸症。治宜清热祛湿、凉血解毒,此即本方的组方原则。 方中板蓝根清热解毒,凉血利咽,为君药。石膏、知母可清热泻火,滋阴止咳;连翘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;生地黄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以上助君药清热解毒,凉血养阴,共为臣药。石菖蒲、广藿香、郁金重在芳香开窍,理气化湿,为佐药。芦根甘寒泻热,生津止渴,并引药入肺胃,为佐使药。全方以清解与疏散来应对热毒,兼以凉血、祛湿、养阴,表里同治,标本兼顾,使热毒得清,湿浊得化,而诸症得消。本方兼有祛湿之功,是其在同类药中的独特优势。 需要说明的是,有一款类似中成药叫抗病毒颗粒(丽珠),成分有板蓝根、忍冬藤、山豆根、鱼腥草、重楼等,与本方不同,功专清热解毒,请区别选用。 服法及禁忌 365建站本品为棕红色的液体,味辛、微苦。每支10毫升,口服,一次1支,一日2~3次(早饭前和午饭、晚饭后各服一次)。目前市售的同成分品种还有颗粒剂等,按说明书服用即可。 服药期间,忌烟酒及辛辣、生冷、油腻食物。不宜同服滋补性中药。孕妇、哺乳期妇女禁用,平素脾胃虚寒便溏者慎服。发热体温超过38.5℃的患者以及服药3天症状无改善者,应去医院就诊。儿童、年老体弱者以及严重慢性病患者,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。(尚学瑞) ![]() 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